由于OK镜具有消费属性,且目前以自费为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它也被认为是“集采免疫产品”。但随着集采不断扩围,近年来,市场对其集采的可能性也一直有猜测。
2021年11月底,爱尔眼科披露的一份调研活动记录表显示,有人提问“如何看待OK镜集采的可能性”。
对此,爱尔眼科当时的回应是,集采是要占用医保的,我们认为OK镜不会集采。2022年初,安徽省医保局在与公众互动时也答复了OK镜集采的问题,表示没有将角膜塑形镜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计划。
对于本次河北省发布的信息填报通知,相关上市公司表示,集采信息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欧普康视方面认为,这个通知目前是让企业填报信息,是否实施带量集中采购以及招投标细则均待确定,公司也无法判断其它省份是否会跟进,但是医保立足于参保人基本医疗需求,角膜塑形镜目前不在医保范围内,常规理解也不属于基本医疗需求,而且潜在使用人群巨大,各地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医保预算作出决策。
有投资者表示,OK镜目前并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不涉及医保资金,也不存在满足最低需求的问题(用不起OK镜,用框架镜也是可以的),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对OK镜进行集采。
也有投资者认为,中间差价过于丰厚,是导致OK镜售价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集采未必是一个利空的消息。
从目前的价格来看,一副国产OK镜的终端销售价格在6000元-1.5万元之间,进口品牌价格区间则是10000-15000元。从成本来看,国盛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
以爱博医疗的OK镜“普诺瞳”为例,其终端价格接近万元/副,而据爱博医疗招股书,“普诺瞳”出厂价为613元/副。
因此,出厂价与终端价之间巨大的价差,可能会为集采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不至于伤到出厂价,若后续集采价格在出厂价之上,且能覆盖足够的视光中心服务费用,不至于终端向厂家压价,对于OK镜生产厂家来说,如果集采在不影响毛利率的同时提升了销量,反而可以成为受益者。
截至目前,中国角膜塑形镜市场目前共有11家厂商参与竞争。其中国产厂商有3家,分别是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天津视达佳。
根据欧普康视公开披露的信息,公司2021年86%的业务收入来自硬性角膜接触镜行业,业务整体毛利率高达77%,其中角膜塑形镜单品毛利率89.66%。2021年度,公司硬性角膜接触镜销售量63.45万片,同比增长35.53%。
爱博医疗也披露,2021年度公司角膜塑形镜产品毛利率达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