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变“穷”了…
医药代表新规下发
近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RDPAC”)正式发布《RDPAC行业行为准则》(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准则》),该准则将在2023年4月1日正式生效。
RDPAC是由45家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99年,隶属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而RDPAC《行业行为准则》是按照多数同意的原则,由会员公司投票批准,它反映了绝大多数在华国际制药公司心目中的行为准则。
因为它对所有的会员公司具有强制的约束力,所以它也构成跨国公司之间最基本的、最低的行业标准。
不仅是跨国公司,许多医疗企业更是会在《准则》基础上制定更高的内部合规标准。可以说,本次《准则》的修订,对医疗行业内的“合规化”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
修订版《准则》加强了对企业、药代的管控要求。如请医生参加学术活动时,需强化对参会者的管控,增加对独家赞助的合规管控,同时提高对医疗卫生组织的尽职调查,添加与患者组织的互动内容。
相较旧版,新版加强了对药企和药代的管控力度,其中多条关于费用方面的规定,或将造成医药行业工作模式转变。
代表请医生吃饭,每餐不能超过300元
新版《准则》中要求,药企招待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应按每人每餐300元标准付费。在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下,超出上述用餐标准,须得到公司总经理或其特别授权的代理人的批准和认可。
同时,《规则》还明确,药企不能以任何形式承担或支付参加医学项目的医疗专业人士的津贴,或对耽误正常工作时间进行的补偿。
除此之外,修订版同样针对“推广辅助用品”作出具体金额要求称,在会员公司自办会议或第三方会议中,在满足“最小价值”及“最少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仅带有会员公司标识的笔和记事本。
而这条规定的“最小价值”,解释为每件物品的价值不得超过人民币100元。
凭借着《准则》在医药领域中巨大的影响力,其他药企,甚至整个医疗行业跟进也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扎根于企业的医药代表们来说,必然会迎来一场新的大变革。
巨变之下,医药代表何去何从?
近年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的推进,医药行业税务核查的开展,以及在两票制、医保控费的政策大环节下,加上严查药品回扣、严打医疗腐败,对于许多医药代表们来讲,无异于洗牌。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工信部、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经备案的人员对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或者药事人员开展学术推广等相关活动,并且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所有备案。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批医疗机构相继发布医药代表管理新规,全程录音录像,制定医药代表“黑名单”和医用耗材跟踪监控预警机制等……
在行业不断改革、整顿的过程中,医药代表们又将何去何从?
显然,依靠曾经的“灰色手段”来获取利益已经无法实现。在医药改革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下,代表将会更加专注于自身职责。
此前国家发布的《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就明确提到不允许医药代表承担销售任务,其实这也是给医药代表们指明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要么成为专业的学术型医药代表,要么就另寻出路。
想要变成专业的代表,必须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把自己定位为“技术”人员,推广更多的产品学术信息,传递某个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信息,帮助医生更新医疗观念。长此以往,这个职业才能重新收获尊重。
另外,趁早转为院外销售也是一种方法。与其坐着接受裁撤的命运,不如主动出击,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