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诗迈首页 >  新闻资讯  >医药资讯

2025年全球医药行业最热门的5大话题

发布时间:2025-11-26       来源: 医药之梯       浏览量:5

2025年,里程碑意义的减肥药收购、中国创新药出海潮,以及人工智能在制药业务中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迎来变革之年,重焕发展新动能。

从高风险的临床突破到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再到有争议的政策转变,2025年的制药和生物技术界充满了动态变化。科学与战略的碰撞,引发了整个行业的讨论和辩论。

行业媒体biospace总结了2025年全球医药行业五大最受关注的焦点议题。

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及制药业务的融合

人工智能(ai)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 不仅深度融入药物研发流程,更在加速推动药物开发与生产制造全链条的创新。2025 年 10 月,礼来(Eli Lilly)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携手其他大型制药巨头加码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礼来计划打造业内 “算力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强生则着手构建虚拟手术室,两家企业均与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月早些时候,武田制药(Takeda Pharmaceuticals)宣布与现有合作伙伴 Nabla Bio 签署一项多年期人工智能合作协议。

随着 2025 年步入尾声,制药与生物科技行业正站在一个由 “速度、融合、革新” 定义的新时代门槛之上。无论是凭借突破性科学成果、大胆的商业交易,还是人工智能日益扩大的作用边界,企业都在重新书写药物的研发、开发与交付规则。

中国跻身全球生物医药重要创新高地

中国此前在制药供应链中最知名的身份是活性药物成分(API)研发中心(至今仍保持这一优势),而 2025 年,中国作为新兴的药物研发中心,与各大制药企业达成了多项合作交易,频频登上头条。

6 月,阿斯利康(AstraZeneca)以 1.1 亿美元的预付款与石药集团宣布达成战略研发合作,聚焦AI驱动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开发,目标直指免疫疾病及多适应症慢性病领域。

7 月,NextCure 与先声药业宣布达成价值 7.45 亿美元的合作,共同开发一款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

10 月,罗氏(Roche)与翰森制药签署协议,获得其在研早期结直肠癌抗体偶联药物(ADC)HS-20110 的大中华区以外全球权益;

这股合作热潮并不令人意外 —— 根据BioSpace此前报道,2024 年大型制药企业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引进授权的创新药占比达 28%,创下历史新高。监管改革推动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相比美国或欧洲,中国的临床试验启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这也进一步激发了行业活力。

减肥药热潮

11月8日,辉瑞敲定以100亿美元收购减肥药初创公司Metsera,作为其进入减肥药市场的跳板,为这一充满减肥药开发新闻的一年画上句号。

今年8月,推动GLP-1类减肥药物进入主流使用的礼来与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Superliminal签署了一份130万美元的协议,利用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开发新的小分子肥胖药物。

今年3月,罗氏与Zealand Pharma达成了一项价值5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并商业化减肥候选药物彼得林肽。

而减肥药热潮似乎还在继续,预计到2031年,全球主要市场将有23种新的抗肥胖治疗获得批准。而这些后期之秀的涌入可能会挑战丹麦药厂诺和诺德和美国巨头礼来,诺和诺德的Wegovy(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Zepbound(替泽帕肽)目前领先市场,推动销售强劲增长。

生物制药行业并购的复兴之年?

经历了谨慎的2024年后,2025 年制药与生物科技领域的并购交易取得重大进展。制药巨头们斥资数十亿美元开展生物科技领域的合作与收购项目,业务范围既涵盖前文提及的肥胖症领域,也涉及神经学、肿瘤学以及罕见病领域。

1 月,强生率先开启这一并购热潮,宣布以 146 亿美元的股权总值收购神经领域领军企业Intra-Cellular Therapies。这一交易金额,在近两年的生物医药并购市场上名列前茅,也是强生近年来金额最高的并购交易。

6 月,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宣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以扩大自身在罕见免疫疾病领域的产品组合,并增添免疫学领域的早期研发管线,交易总金额高达 95 亿美元。

就在上个月,诺华同意以120亿美元收购专注罕见病的生物技术公司Avidity Biosciences,这是该公司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Avidity三种在研药物预计2030年前上市,峰值年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将助力诺华应对专利悬崖,此次交易将诺华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从5%提升至6%。

RTW 投资公司管理合伙人罗德・T・黄表示:“由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政策态度愈发宽松,今年该领域的并购活动显著增多。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年初的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成熟商业化企业,而到了秋季,并购范围已拓展至研发阶段的企业。”2025 年第三季度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收盘时较前期上涨 21 点,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 11%,该指数已大幅超过 2021 年的水平。

新型疗法迎来商业爆发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本应在 2025 年步入成熟发展阶段。2024 年年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全面批准了Sarepta Therapeutics的药物Elevidys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并将适用人群扩展至所有 4 岁及以上的 DMD 患者,此后分析师们对此领域寄予厚望。市场普遍赞誉此次获批,认为这不仅验证了腺相关病毒(AAV)平台的可行性,也为大规模商业化基因治疗的监管路径提供了重要背书。

但到 2025 年,Sarepta Therapeutics 宣布其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基因疗法Elevidys出现首例治疗相关死亡病例。一系列不幸事件的发生,迫使行业对该技术的安全性及可扩展性叙事进行彻底重新评估。

然而,即便Sarepta陷入困境,2025 年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仍在疗法类型与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3 月,阿斯利康以近 10 亿美元完成对比利时企业 eSoBiotec 的收购,旨在强化下一代细胞治疗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月,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Taiho Pharmaceutical)斥资近 11 亿美元收购了其研究合作伙伴 —— 瑞士肿瘤学公司**里斯生物科技(Araris Biotech),同时获得了该公司的一系列抗体偶联药物;此外,如前文所述,诺华(Novartis)以 120 亿美元收购Avidity Biosciences的交易,也彰显了行业对基于 RNA 的精准递送技术的信心。

Cellular Origins全球业务发展负责人杰森・琼斯(Jason Jones)与 Autolomous 公司首席执行官****・赛夫(Alexander Seyf)一致认为,2025 年细胞与基因治疗的生产制造领域同样呈现增长态势,针对新平台的投资持续增加。琼斯表示,该领域正处于 “青春期阶段”,虽面临成长的烦恼,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机遇。两人进一步解释称,该领域在标准化、数字化与自动化方面的发展机遇正在逐步推进。

编译自:biospace

具体信息以企业声明为准

在线咨询